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脑健康的重要信号!这三类人尤其要注意

发布日期:2023-10-26

住在福田区的张先生60岁了,患有高血压病,张先生一直遵照医嘱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控制得也比较平稳。这天早上,张先生照例六点多起床打算去散步,却发现头微微作痛,左侧的身体明显使不上力气,张先生于是叫醒了还在休息的妻子,两人匆忙赶到深圳市中医院就诊。急诊医生怀疑张先生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建议颅脑核磁共振检查。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T1WI、b:T2WI、c:T2-FLAIR、d:DWI)


因就医及时,张先生经过静脉溶栓等一系列治疗之后恢复尚可,遂出院。医生为张先生开了出院带药,嘱咐张先生使用阿司匹林长期维持治疗,并定期复查。


一年后,张先生又一次来到医院复查颅脑MR。检查结果很快出来了,张先生和妻子看到检查报告上写着“脑微出血”几个字,顿时十分紧张。张先生心想自己一年前刚从鬼门关走了一遭 ,医生告诉自己是脑袋里面血管堵塞了,现在怎么脑袋里面又出血了呢?这又是缺血又是出血的,那还有救吗?

问:微脑出血是脑出血吗?

答:不是的!不用慌!


一、脑微出血到底是什么病?

脑微出血是多种病因导致的皮质下或深部脑组织微小血管出血性病变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属于脑小血管病范畴。目前认为,脑微出血是脑实质的亚临床损害,在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情况下,脑微出血与患者死亡风险增高有关。虽然不是脑出血,但也要引起重视!


早期识别,未病先防

二、脑微出血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

l 脑卒中

l 痴呆

1.有脑卒中病史应该警惕脑微出血。对于有缺血性脑卒中病史,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凝聚药物的人群,应该定期行MR影像学检查。研究表明,脑微出血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使用人群中更为普遍。

2.既往无心脑血管病史发生脑微出血时,要注意防范未来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一些调查发现,脑微出血使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加了3倍,脑微出血在一定程度可以预测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大部分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常伴有脑微出血。

3.对于有基础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脑微出血与患者死亡风险增高有关。脑微出血可能会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风险增高。


因此,脑微出血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三、 "脑微出血"该如何发现呢?

脑微出血起病隐匿,早期少有临床症状,因此影像学检查至关重要。

张先生:脑微出血要怎么做到早期识别呢?

医生:常规CT、MRI成像敏感性差,阳性检出率低。可以通过MRI:T2*梯度回波(GRE)技术、磁敏感成像 (SWI)技术进行检查。


头颅MRI对脑微出血具有较高的识别敏感性,但常规序列显示欠佳。临床上可以采用显示较好的MRI:T2*梯度回波(GRE)技术及磁敏感成像(SWI)技术,脑微出血在两种影像学检查中表现为小圆形或卵圆形的低信号灶,病灶直径通常为2至5mm,最大可达10mm。


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则是一种利用不同组织间磁敏感性的不同进行成像的磁共振检查新技术。相对T2*梯度回波(GRE)技术,SWI对微小病灶敏感性更高,更有利于脑微出血的早期发现。


通俗来讲,如果把磁共振比作一台单反相机,那么常规MRI序列、GRE技术、SWI序列就是在相机上设置不同参数和配置不同镜头,从而得到截然不同的拍摄效果。单反虽然是摄影利器,但它也需要根据拍摄对象和拍摄场景选择适合的镜头和参数。当出现脑微出血这种“ 场景 ”时,SWI是目前的较优选择,可以通过它拍摄出脑微出血“敏锐” 的“ 照片 ”。


 

脑微出血

a:T1WI、b :T2WI、c:SWI、d :相位图


四、危险因素早知道

①偏头痛

②高血压病

③糖尿病

④动脉粥样硬化

⑤血脂异常


五、中药神奇的“双向调节”

张先生的病,在中医看来属于瘀血导致的出血,治疗上既要化瘀又要止血。中医认为,张先生既往发生过脑卒中,血脉不利,脑中的瘀血会导致血不归经,经血外溢,从而出现脑微出血。在中药里,三七和蒲黄都是很好的既活血又止血,止血不留瘀的药物。(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放射影像科吕涵青、李欣蓓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脑病与心理病科 王建军

作者:陈丽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