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情提要
近日,从云南旅游回来的李小姐出现了持续高热,除了发热外没有任何不适,初期她以为只是普通感冒,自己在家物理降温后仍有反复,最高体温甚至达到39.0℃。持续发热5天后到附近医院急诊就诊。检查结果显示流感抗原、新冠抗原均为阴性,肝肾功能、心肌酶均未见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小结节影,急诊医师考虑病毒感染,予补液、退热等对症处理后患者仍有反复发热。为此李小姐来到深圳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治疗。
二、事出皆有因
李小姐入院后,临床医生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及查体,发现其除了发热伴随头痛,热退头痛消失外,就连查体也没有阳性体征。这可难住了我们临床医生,但是得知患者李小姐在发热前曾有云南旅游史,并且出于好奇尝试了当地“美食”——生猪肉。这一口生猪肉和她的发热有没有什么关联呢?
因为其发热原因不明,结合外院血常规结果及云南旅游史,考虑细菌、病毒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均有可能,入院后立即完善血培养、登革热抗原、寄生虫抗体、感染指标、病毒等相关检验。很快李小姐的血培养报警提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至此终于真相大白了。医生根据血培养结果及治疗经验,给予抗感染治疗后,患者李小姐热退至正常,精神状态也较前明显改善。
三、什么是伤寒、副伤寒
伤寒和副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和副伤寒沙门菌甲、乙、丙型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伤寒和副伤寒可因水源和食物被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我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
四、传播及感染途径有哪些呢?
1.伤寒及副伤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2.水源被污染是本病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常可引起暴发流行。
3.食物被污染是传染伤寒的主要途径。
4.日常生活密切接触是伤寒散发的传播途径。
5.苍蝇和蟑螂等媒介可机械性携带伤寒沙门菌引起散发流行。
五、临床症状有哪些?
典型病例以持续发热、玫瑰疹、肝脾肿大、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吊滞)、相对缓脉和白细胞减少为特征,严重并发症为肠出血和肠穿孔。幼童症状多不典型,起病一般较急,体温多为弛张热,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明显;老年人病情常不典型,体温多不高,但虚弱者易虚脱、并发支气管肺炎、心力衰竭等。副伤寒甲、乙的症状与伤寒相似,但一般病情较轻、病程较短、病死率较低。副伤寒丙的症状较为不同,可表现为轻型伤寒,急性胃肠炎或脓毒血症。
六、我们要如何预防?
1.做好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食物要煮熟煮透,剩菜剩饭要充分加热后食用,生熟食品分开放置,天气炎热时注意防止苍蝇叮爬,生食水果、蔬菜尤其要注意卫生。
(李小姐感染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考虑与生食猪肉相关,以后美食一定要煮熟煮透才能吃哦~)
2.做好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使用不洁的水漱口、刷牙,洗食具、水果、蔬菜和其他食品。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和加工食物前,要用肥皂水、洗手液等清洁剂认真彻底洗手。
4.注意饮食隔离:身边有腹泻患者或家人腹泻时,做好餐具的消毒,尤其对患者粪便、呕吐物等,做好消毒处理;避免造成水源和食物污染。
5.有不明原因持续发热病人,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断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参考资料:传染病学(第九版)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刘磊、钟培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