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孩子咳嗽迁延不愈,试试舒服的“热奄包”!

发布日期:2024-05-23

咳-咳-咳,孩子缠绵难愈的咳嗽让父母听着揪心不已,花粉季咳、流感季咳,受凉咳,吃不对付还咳,感觉一年四季都不消停,真是愁死人了!


孩子吃药又困难,难以坚持长期规律服药,而中医外治法让孩子免受灌药之苦,孩子更愿意接受。这次就给大家介绍一个让孩子舒舒服服治疗咳嗽的方法——中药热奄包疗法!


一、什么是中药热奄包?

中药热奄包又被称为中药热敷包,是一种采用中药热敷特定经络穴位的无创性外治疗法,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是身体的某一个特定位置(如穴位上),利用其药效和热效应达到温经通络、活血行气、驱寒除湿等治疗作用。

中药热奄包组成有:针对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久咳“多虚多寒”的疾病特点,采用自拟方“五子养儿方”,本方以三子养亲汤加味而成,具有温肺化痰,降气消食的功效。具体组成为紫苏子、莱菔子、白芥子、葶苈子、沙苑子、大青盐。


二、中药热奄包适应症是什么?

中药热奄包治疗小儿咳嗽,尤其适合慢性虚寒型咳嗽,症状为干咳无痰,或咳痰稀薄色白,受凉受风后咳嗽加重,可伴气喘,形寒肢冷,胃口不佳,消化不良,大便不调等。


三、中药热奄包热敷部位在哪里?

主要热敷患儿上背部肺区,重点覆盖穴位包括大椎、风门、肺俞、定喘、定咳等。

穴位定位:

 


大椎:在项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

风门: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定喘:在项背部,在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穴)旁开0.5寸处。

定咳:在背部,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5寸。



四、中药热奄包如何加热?

(1)微波炉加热法:将中药热奄包直接放在微波炉里加热,加热前在热奄包表面拍少许水,使布面湿润即可,以免加热中糊包,中火加热3至4分钟。

(2)干锅炒热法:先将中药热奄包内的药材置于炒锅里,不要加水,开火后搅拌或翻炒,使药物受热均匀。翻炒要有规律,从锅底向两边翻炒,使其自动滚落锅底。翻炒时,每次下铲都要露出锅底,避免药物停留锅底至焦糊。一般中火炒制3至5分钟,注意使药材不至于过烫。


五、中药热奄包如何使用?

先将中药热奄包加热至适宜温度,加热后的中药热奄包用一层毛巾包裹着,放置患处,不宜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天可以使用1至2次,每次热敷20至30分钟。热奄包内中药建议每月定期更换。


六、注意事项:

(1)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居家治疗,如有不适,请及时线下就医。

(2)应避免将中药热奄包放置于皮肤破损处,每次热敷时间控制在20至30分钟左右,尽量不要超过1小时,避免低温烫伤。

(3)空腹或者饱餐的状态下不宜进行,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

(4)对热奄包内中药过敏者应避免使用,或替换其他中药。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刘凡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吴佳苹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