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髂关节是连接脊柱和骨盆的“缓冲垫”,位于腰部下方、臀部上方的位置。很多妈妈产后会出现这个区域的疼痛,表现为久坐、转身或抱娃时明显酸痛,甚至影响走路和夜间翻身。
一、为什么产后会痛?
1.身体悄悄“变松”了
怀孕时,身体会分泌激素让关节韧带变松(比如松弛素),方便宝宝出生。但产后如果恢复慢,关节容易错位或发炎。
2.孕期负担太重
宝宝在肚子里时,增大的子宫会压迫骨盆,加上重心前移(肚子突出),导致腰部压力增大。
3.生娃时的拉扯
难产或宝宝较大时,骨盆可能被过度牵拉,造成关节损伤。
4.带娃姿势不当
长期弯腰抱娃、单侧哺乳、久站久坐,会让腰背肌肉疲劳,加重关节不稳。
松弛素水平升高
孕期分泌的松弛素使韧带松弛,关节稳定性下降,产后若恢复缓慢,易引发错位或炎症。
二、 如何判断是不是这个问题?
1.疼痛位置:
单侧或双侧臀部上方,可能蔓延到大腿后侧(类似“坐骨神经痛”)。
2. 什么情况下加重:
久坐、久站、上下楼梯、转身时明显;早晨起床或晚上翻身困难。
3. 简单自测:
平躺时一条腿弯曲向外倒,如果臀部疼痛,可能提示关节问题(需医生进一步确认)。
三、可以居家做什么缓解?
1.日常护理
热敷或烤电:用热毛巾或暖宝宝敷疼痛部位,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避免久坐久站:每隔30分钟起身活动,抱娃时用哺乳枕减轻腰部压力。
2. 运动训练
核心肌群锻炼:每天练习腹式呼吸(吸气鼓肚子)、侧卧抬腿(强化臀部)。
简单拉伸:抱膝滚动(平躺抱膝轻轻摇晃)、婴儿式跪趴(缓解腰部紧张)。
四、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1.孕期控制体重:
整个孕期增重11至16公斤为宜,穿软底鞋减少骨盆压力。
2.正确带娃姿势:
搬重物时屈膝下蹲,避免弯腰。
左右交替抱娃,用腰凳分担重量。
五、什么情况要就医呢?
如果疼痛持续1个月未缓解、出现下肢麻木或发热,建议尽快就诊,排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唐美杏
科普指导: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 曹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