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基孔肯雅热:皮肤信号与预防要点你要知道

发布日期:2025-08-14

在蚊虫活跃的季节,由伊蚊传播的基孔肯雅热是需要警惕的传染病之一。除了高热、关节痛等典型症状,皮肤表现也是识别它的重要线索。了解这些皮肤信号,做好预防措施,能帮我们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


一、基孔肯雅热的皮肤“预警信号”: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后,皮肤往往会发出明显信号,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皮疹。

  1. 出疹时间:多在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现,常见于病程的3-5天,是疾病进展中的一个重要标志。
  2. 皮疹形态:最常见的是斑丘疹,大小不一,散在或融合分布;也可能出现猩红热样皮疹,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性红斑。少数情况下,还可能出现瘀点、瘀斑等出血性皮疹。
  3. 分布部位:四肢、躯干是主要“阵地”,有时也会累及面部,一般持续数天就会逐渐消退,消退后可能有轻微脱屑,但很少留下色素沉着。


除了皮疹,部分患者会伴随皮肤瘙痒,程度因人而异,严重时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和睡眠;极少数人还会出现口腔、鼻腔等黏膜充血、红斑,甚至溃疡。这些皮肤和黏膜的变化,能帮助我们更早发现病情


二、预防基孔肯雅热,做好这几点是关键

基孔肯雅热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蚊虫叮咬、切断传播链是重中之重。


  1. 清除蚊虫孳生地:伊蚊喜欢在积水中产卵,定期清理家中花盆托盘、水缸、轮胎等容易积水的地方,保持环境干燥,从源头减少蚊虫滋生。
  2. 做好个人防护:外出时穿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合格的驱蚊剂;在室内使用蚊帐、纱窗,尤其在傍晚和清晨蚊虫活跃时段,尽量减少暴露。
  3. 疫区旅行要警惕:前往非洲、东南亚等疫区时,提前了解当地疫情,全程做好防蚊措施,避免在蚊虫密集的草丛、树荫下长时间停留。


基孔肯雅热的皮肤表现是身体发出的“预警”,一旦发现发热伴随典型皮疹,尤其是有疫区接触史或蚊虫叮咬史,应及时就医。记住,防蚊灭蚊是远离这种疾病最有效的方式,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筑牢健康防线。



供稿来源:深圳市中医院皮肤科护理组赵跃凤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