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 |《素问·生气通天论》筋骨损伤怎么实现整体调理?

发布日期:2023-05-08

筋骨损伤作为骨伤科常见疾病之一,有关筋骨损伤病因病机的系统记载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将病因归结为内因和外因两大类,以外因最为常见,论述的篇章最多。其中《内经》提出的“整体观”理论为后世医家分析骨伤科疾病的病机,理解筋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与皮肉筋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相关性奠定了基础。基于“整体观念”理论,近现代方先之、尚天裕等骨伤科大家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一书中首次明确提出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四项原则,其中“筋骨并重”作为急性筋骨损伤治疗原则之一被广为流传。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提到:“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顺,如是则外内调和,邪不能客。”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可以通过调理全身阴阳气血,使筋肉血脉协调一致,骨骼强健,气血皆能运行顺畅,机体方可避免遭受外邪侵袭。这个观点强调了从整体上调和筋脉、气血在治疗骨伤科疾病的重要性。指导临床在针对骨伤科局部病变进行治疗的同时,医者须从整体角度出发,调理全身的筋脉,阴阳,气血等,方可使机体功能快速恢复,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筋骨损伤类疾病进行辨证施治时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从整体观的角度来选方配药进行治疗。治疗骨骼关节病变的同时,不忘调节筋肉等软组织结构,以达到骨筋肉并重,同步治疗的目的。如治疗颈椎、腰椎等退行性疾病时,不能单纯治疗局部病灶,要将周围筋肉组织退变的防治贯穿始终,通过内外兼治的方法对疾病进行彻底治疗。


那么根据“整体观”理念对我们普通人有什么指导意义呢?我们可以如何在日常生活减少筋骨劳损?


1.顺应四时、起居有常

顺应四时是指人在日常工作及生活中,要根据一年四季的气候及一日四时的天气变化规律来进行日常的工作及生活。顺应四时作为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需要人在日常养生过程中谨慎遵守,不可妄为。一年四季各有其季节特点,所以人在养生之时应顺应其变化规律,以自然界运动变化为参照,调节人体自身的内环境,以适应外界的气候及天气变化,进而避免病邪的侵及。患筋骨损伤之人养生保健时亦然,如病人既往患有骨关节痹症,在日常养生调护时需趋避风寒湿邪气,故在秋冬寒冷之季,应添衣加被以避免外邪入侵。例如《素问》就强调了在一年四季中根据不同季节起居情志:“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定,以缓秋刑,……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


2.劳逸适度、动静相宜

劳逸适度是指人在劳作过程中应注意劳动与休息的时间间隔,在保证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注重养生保健,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人体劳逸失度,如过度劳累,或过于安逸,都不利于健康的维护,久之可导致脏腑、经络、气血等功能紊乱,引发筋骨损伤类疾病。中医讲:“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常常可以发现,久坐久站的人群容易得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的疾病,因此我们应当避免久坐久站。另有:“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的观点,并认为劳损可伤筋、骨、肉等五体,五体与五脏内外相应,终可致脏腑功能异常。

动静结合是中医养生整体调摄、形神共养的关键,人体作为有机的整体离不开动和静两种状态。《内经》十分重视两者的相互结合,借以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的最终目的。筋骨损伤患者在肢体静置修养阶段,应保持心情宁静、专一,避免躁动不安,如此这般方可使脏腑气机正常循行,进而有利于疾病的痊愈。在肢体康复锻炼阶段,医生亦需要引导病人加强关节屈伸、旋转等运动,其能够加快人体的气血流通,促使经筋顺畅,百脉条达,有利于提升机体抗病能力。


3.饮食有节,谨和五味

人体生长发育与饮食水谷中所包含的精微物质密切相关,故饮食有节对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古人认为人体周身之气血均源于胃中收纳之水谷,但是进食过饱不但伤及脾胃之气,亦可引发多种疾病,并能导致人体代谢紊乱。此外,饮食温度适中则不伤脾胃之气,脾胃健运则脏腑机能维持正常,避免疾病的发生。筋骨损伤患者在养生康复过程中需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平时的饮食需注意寒温适度,避免饱食,有所节制,如患有消渴或痛风,则在饮食上避免过食肥甘厚味之物,以免全身或局部症状加重。较多的筋骨损伤类疾病,通过饮食的控制可降低发病风险,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无论是顺应四时、动静相宜,还是饮食有节,谨和五味,均以“整体调理”为首要目的。我们在生活中应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自身体质的特点,以固护正气、增强体质、提升人体抗御外邪能力等为出发点,增强对病邪外侵的预防,为筋骨养生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一品.《黄帝内经》筋骨理论及相关术语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21.DOI:10.27213/d.cnki.glnzc.2021.000002.




解读专家: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 何升华

作者: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 赖居易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