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一伯父是退休老教师,今年九十三岁,看上去才七十多岁的样子,生活自理,身体硬朗,脸色红润,头发密且黑,思维清淅,常能在微信上写诗,有亲朋好友问伯父是如何保养得这么年轻的?伯父说,生活一定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遵循四季的养生法则,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
伯父的话犹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意思是:上古时代的人,大多比较了解养生的学问,因此能效法于阴阳之道,并采用各种养生方法来保养自己的身体,在饮食上有节制,而且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受到损害,因而能够使形体和精神协调,活到他们应该到的寿数,到一百岁以后才去世。
伯父做到了黄帝内经以上说的,亲朋好友不禁又问伯父,除了长寿外,气色怎么能那么好呢?伯父回答说,知足常乐,保持平和的心态,坚持练书法达七十多年,加上我有个读中医的女儿,会教我季节养生的方法,生病也会及时带我看病吃药,所以气色才这么好呢~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意思是:现在的人不同了,很多人纸醉金迷纵欲无度,不少人沉迷于无聊和荒淫的生活中,尤其是有的人乘着酒兴纵意房事,因过度色欲而耗竭精力,贪图一时的快意,背弃了养生的乐趣,生活全无规则,所以才到五十岁就衰老了。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言: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時,恬淡虛无,真气从之,精神內守,病安从來。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意思是:上古的圣人经常教导老百姓。对一年四季中的各种病邪,要根据节气的变化而谨慎躲避;同时在思想上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使体内真气和顺,精神内守,这样疾病又怎么会侵袭你呢?所以那时的人都能心态安闲,少欲望,心境安定,不忧惧,形体劳动而不疲倦,真气从容而顺调,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所以都能以自己所食用的食物为甘美,所穿的衣服为舒适,所处的环境为安乐,不因地位的尊卑而羡慕嫉妒,这样的人民才称得上是朴实。对这些朴实的人民来讲,私欲又怎能干预他们的视听,淫乱邪论也不能扰乱他们的心态,无论是愚笨的、聪明的,或者有才能的、能力差的,都能追求内心的安定,而不汲取以外物的获得或丧失,所以能符合养生之道,因此年龄都超过100岁,但行动不显衰老,是因为他们熟练掌握了养生之道,才是他们避免了身体受到伤害的原因啊。
九十三岁伯父出生在解放前,经历过革命的战争年代,经历过饥荒。在这个过程当中,通过坚强的毅力自学完中学的课程,在不满十七岁当上了人民教师,教出了许多优秀学生。伯父在工作上积极向上,面对重大事情平静乐观,不到六十岁就开始非常注重养生,这为他长寿打下了好的基础……
上古之时的人生活比较单纯,不像现在的人灯红酒绿,趋权逐利。现在的人如果能做到以上黄帝内经上说的那样淡泊名利,保持安闲清静,不贪不求,顺应大自然的规律,保养自己的身体,在饮食上有节制,而且作息有常规,不轻易使身心受到损害,一样能精神矍铄,我的伯父就是一个例子。
作者:深圳市中医院药学部 张丽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