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一、筋的含义
筋之名首载于《周礼·天官冢宰》:“凡药以辛养筋”,《黄帝内经》将其列入五体之一。它其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同时也是躯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筋与皮、肉、骨、脉共同组成人体的外周躯体,以维持人体形态,保护五脏六腑。
筋,《说文解字》云:“筋,肉之力也,从力从肉从竹,竹,物之多筋者,凡筋之属皆从筋。”《素问·五脏生成论》云:“诸筋者,皆属于节”。《素问·痿论》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由此可知,《黄帝内经》中筋主要指代的是现代解剖中肌腱、腱膜、韧带等致密结缔组织。同时,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筋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其内含也变得越来越宽泛,现代医学中“筋”在广义上还可表示肌肉、关节囊、椎间盘、神经或静脉等组织结构。
二、筋伤的病因
筋伤可由多种因素引起。《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风伤筋,燥胜风。”《素问·气穴论》曰:“积寒留舍,荣卫不居,卷肉缩筋。”《素问·生气通天论》曰:“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酸伤筋。”《素问·五脏生成》曰:“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素问·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素问·痹论》曰:“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灵枢·九针论》曰:“久行伤筋。”
概括而言,外感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劳损、房事过度等内伤,以及跌扑损伤等均可导致筋伤的发生。
三、筋伤的治疗
1.中药内服
筋伤的治疗主要与肝、肾二脏关系密切。《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肝生筋。”《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藏真散于肝,肝藏筋膜之气也。”筋属肝,肝合筋,其正常生理功能的维持以肝之疏泄功能正常和肝血濡养为基础。肝之疏泄有度、肝血的充养滋润,筋方能发挥其连接和约束关节、主司关节运动和稳定等作用。其次,筋的生成与肾精关系密切,肝肾同源,精血互生,筋秉受肝肾精血而生,得其滋养,从而发挥其正常功能。
同时,筋功能的发挥与脾、胃相关。《灵枢·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之气血赖脾胃气血之充养。因此,对于筋伤病而言,需多注重对肝、肾、脾、胃的调理。
2.中药外敷
《素问·血气形志》曰:“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灵枢·九针论》曰:“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临床中可根据病因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外用药物,以去除疾病。如颈椎病、膝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科常见病,常常外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类药物来治疗,以缓解症状。
3.针灸治疗
针灸是治疗筋伤病的常用方法。不同筋伤病需要运用不同的针灸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素问·长刺节论》曰:“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指的是对于寒湿所致肌痹,需多针取穴且深刺,但深不能伤及筋骨,以感到病变部位周围筋肉有热气或热气得复为宜。《灵枢·热病》曰:“热病……筋躄目浸,索筋于肝,不得,索之金,金者肺也。”热病邪客于筋,症见面青头痛、手足躁动等症,是邪客致肝经厥逆,此时应在筋结之间取穴针刺。《素问·痿论》曰:“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矣。”痿证治疗应当补其在内之荣,并通其外在之俞,遵循实则泻之、虚则补之、逆则顺之的原则。
4.运动疗法
《黄帝内经》认为:宇宙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指出人的运动要顺应四时阴阳,以保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春季为自然界中阳气升发的季节,人们应在庭院中散步,以养人的生气。《黄帝内经》养生经: “经脉者,所以引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经络系统遍布人体全身,人的气、血、津液主要靠经络为运行途径,经常适度地活动经络,有利于疏通经络、调节脏腑功能、强身健体、延缓衰老、防止关节退变。
同时我们应该未病先防,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首先,“骨正筋柔”:《素问•生气通天论》:“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强调了身体姿势要端正,要柔韧灵活,防止后天躯体畸形。除了调和饮食,在运动过程中,康复训练动作准确,能有效调节相应的肌肉筋骨,使在其间的气血能顺利运行,起到内濡外固的作用。
第二,“形劳而不倦”:《素问•宣明五气》和《灵枢•九针论》均提到了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参照现代医学可理解为,久卧、久坐等静坐少动行为,长时间用眼,长时间站立、行走等过多运动,均有害健康。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应该“形劳而不倦”以保养精气神,否则过劳则易损伤筋骨。
解读专家:深圳市中医院骨伤科马笃军
作者:朱厚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