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精诚,悬壶济世,传承中医,弘扬国粹

《黄帝内经》的生命智慧丨浅谈变应性鼻炎的防护之道

发布日期:2023-10-19

近日,一位脸带愁容的女士走进了耳鼻咽喉科诊室。陈女士刚坐下就叹气说道:“我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10余年了,尤其早上起来的时候,症状非常明显。出门可以什么都不带,但一定要拿纸巾。不仅鼻子痒,眼睛和皮肤也痒,严重时,还会出现头晕、头痛,影响睡眠,很是烦恼。”此外,陈女士还提到自己平素容易出汗。

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刘元献根据症状分析认为陈女士的病情由变应性鼻炎所致,结合舌象与脉象,确定中医诊断为鼻鼽[qiú],证型为肺气虚寒证。中药以补气固表、宣肺通窍为法,组方以苍耳子散合玉屏风散加减。7剂,日一剂,水煎至200ml,饭后温服2次。

一周后二诊,面带笑容的陈女士坐下就说:“主任,我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眼痒明显好转了,头晕、头痛也较前好转,就是进食寒凉必拉肚子,您再好好帮我调理调理。”刘主任结合舌象、脉象,判定其证型为“肺脾两虚”。中药在前方的基础上加用温中健脾的药。14剂,日一剂,水煎至200ml,饭后温服2次。

刘主任提醒陈女士平时要避免感冒;你的体质属于肺脾两虚型,要避免过食寒凉、肥腻之品 。空调不要那么低温,最好盖好被子入睡。加强运动,提高免疫力。14天后,陈女士表示症状基本消失,整个人精神状态较之前有了好转。


按语:《黄帝内经》曰:“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意为:肺通过呼吸和宣发肃降的功能敷布人体一身之气到人体的皮肤毛孔,使人体滋润光泽。同时,肺藏魄, 故气旺盛则体健魄全,魄全则感觉灵敏,耳聪目明,动作正确协调。肺属金,又与秋季相通。

变应性鼻炎中医名为“鼻鼽”,本病多脏腑虚损,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邪、寒邪或异气侵袭,寒邪束于皮毛,阳气无从泄越,故喷而上出为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肺气虚则卫表不固,津液外溢则汗出。

陈女士为“肺气虚寒”,中药以“补气固表,宣肺通窍”为法则能对症下药。陈女士二诊自述饮用寒凉则腹泻,脾为肺之母,子病及母,加之药物作用,固易腹泻,加用温中健脾之品即可。子母相生,补脾需益肺,方能起效。


根据鼻鼾中医特点,变应性鼻炎防护之道有三大要素:

一、避风寒:体表不固,避免天气变化引起感冒加重疾病。

二、调饮食:忌食过冷、过热之物及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损伤脾胃功能;适当进食健脾补肺之食品,如:五指毛桃、党参、茯苓等。

三、日常需注意:适当运动,以微微发汗为度;保证充足睡眠,提高免疫力。



解读专家:深圳市中医院耳鼻咽喉科 刘元献


展开